【古籍摘要】
1.《唐本草》:"末服之,主猘狗嚙,并飲其汁良。"
2.《本草拾遺》:"生者破血,合瘡,墮胎,解酒毒,身熱赤,酒黃,小便赤澀。"
3.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胸膈熱,心煩悶熱狂,止血痢,通小腸,排膿破血,敷蛇蟲嚙。"
來源
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葛藤的干燥根
別名
干葛、甘葛、粉葛、葛葛根、葛麻茹、葛子根、葛條根、雞齊根
產(chǎn)地
分布于廣東、廣西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除新疆、西藏外,全國各地均有分布。
采收加工
秋、冬二季采挖,除去外皮,稍干,截段或再縱切兩半或斜切成厚片,干燥。
性狀
【性狀】本品呈圓柱形、類紡錘形或半圓柱形,長12~15cm,直徑4~8cm;有的為縱切或斜切的厚片,大小不一。表面黃白色或淡棕色,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。體重,質(zhì)硬,富粉性,橫切面可見由纖維形成的淺棕色同心性環(huán)紋,縱切面可見由纖維形成的數(shù)條縱紋。氣微,味微甜。
飲片
【炮制】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潤透,切厚片或切塊,干燥。本品呈不規(guī)則的厚片或立方塊狀。外表面黃白色或淡棕色。切面黃白色,橫切面有時可見由纖維形成的淺棕色同心性環(huán)紋,縱切面可見由纖維形成的數(shù)條縱紋。體重,質(zhì)硬,富粉性。氣微,味微甜。
性味歸經(jīng)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甘、辛,涼。歸脾、胃經(jīng)。
功能與主治
【功能與主治】解肌退熱,生津止渴,透疹,升陽止瀉,通經(jīng)活絡(luò),解酒毒。用于外感發(fā)熱頭痛,項背強痛,口渴,消渴,麻疹不透,熱痢,泄瀉,眩暈頭痛,中風偏癱,胸痹心痛,酒毒傷中。
用法用量:10~15g。
使用注意
【注意】喝粉葛湯期間忌食用刺激性食物,如:酒、可樂,咖啡、濃茶、辣椒、生姜、大蒜、韭菜、狗肉、羊肉、香菜、芹菜等辛辣溫熱的食品(會影響服用效果)。
【貯藏】置通風干燥處,防蛀。
相傳,東晉時期,我國著名的道教理論家、醫(yī)學家、煉丹家、養(yǎng)生家葛洪,在他的家鄉(xiāng)句容茅山上修道養(yǎng)生,采藥煉丹。發(fā)現(xiàn)山中長有一種青藤根,不僅可以食用,還能祛燥消疹,消除弟子們長期煉丹出現(xiàn)的毒火攻心,大便秘結(jié)等癥狀,那一年適逢瘟疫流行,葛道長將這種青藤的根,能充饑且能清熱解毒的作用告訴了當?shù)匕傩?,因此救了不少人的生命。人們?yōu)榱烁兄x葛道長的救命之恩,隨將這種沒有名稱的青藤,稱之為“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