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籍摘要
1.《名醫(yī)別錄》:“療時氣頭痛,大熱,口瘡?!?/span>
2.《本草綱目》:“主熱毒痢,黃疸,喉痹,丹毒?!?/span>
3.《本草正》:“治瘟疫熱毒發(fā)狂,風(fēng)熱斑疹,癰瘍腫痛,除煩渴,止鼻衄、吐血,殺疳蝕、金瘡箭毒。凡以熱兼毒者,皆宜藍(lán)葉搗汁用之?!?/span>
來源
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(lán)Isatis indigotica Fort.的干燥葉片。
別名
藍(lán)葉、藍(lán)菜
產(chǎn)地分布
主產(chǎn)于內(nèi)蒙古、陜西、甘肅、河北、山東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貴州等地。
采收加工
冬季栽培,夏、秋二季分2~3次采收,略洗,切碎,鮮用或曬干生用。
性狀
本品多皺縮卷曲,有的破碎。完整葉片展平后呈長橢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,長5~20cm,寬2~6cm;上表面暗灰綠色,有的可見色較深稍突起的小點;先端鈍,全緣或微波狀,基部狹窄下延至葉柄呈翼狀;葉柄長4~10cm,淡棕黃色。質(zhì)脆。氣微,味微酸、苦、澀。飲片
【炮制】除去雜質(zhì),搶水洗,切碎,干燥。
性味歸經(jīng)
性味:味苦,性寒。
歸經(jīng):歸肝,心,胃,脾經(jīng)。
功能與主治
功效:清熱解毒,涼血消斑。
主治:用于熱病高熱煩渴;神昏;斑疹;吐血;衄血;黃疸;瀉痢;丹毒;喉痹;口瘡;痄腮。
用法用量:9~15g。
使用注意
脾胃虛寒者忌服。
貯藏
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,防霉。
大青葉小故事
相傳唐太宗貞觀元年(公元627年),太宗李世民剛剛平定天下,但是殘兵流匪仍流竄鄉(xiāng)里,禍害百姓,百姓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。
此時,中原地區(qū)發(fā)生了瘟疫,死人無數(shù)。官府派官員前往疫區(qū)監(jiān)督疫情的控制,但是由于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,疫情無法控制,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死去。恰巧“藥王”孫思邈在中原地區(qū)采藥,得知疫情后便主動前往疫區(qū)。孫思邈發(fā)現(xiàn)所有感染瘟疫的患者都有頭面腫大,全身高熱,出現(xiàn)紅斑等癥狀,便從隨身攜帶的藥箱中拿出一種葉子,讓百姓煮水喝。那些患者喝完后,癥狀很快就減輕了許多。但是,由于患者太多,藥材很快就用完了。于是,孫思邈就發(fā)動百姓上山采藥材,但是百姓大多不認(rèn)識,因此常常會弄錯。孫思邈看到這種情況,就給百姓編了句口訣 “葉大,色青,高三尺,夏月吃來,無腫赤”。正是由于有了這句口訣,百姓去摘這個藥材時便很少出錯,這句口訣也就世代相傳。最后人們就把這個藥材稱為大青葉,也都知道這是用來治療瘟疫的。